教育部實驗室(實習)場所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六年推動計畫 校園實驗(實習)場所為校園中較具危害性與風險性的地點,也因此如何落實校園安全衛生管理與師生的健康安全保障有著密切關係。雖然儀器設備的改善是預防危害的基本,但是人為疏忽所造成的危害約佔80%以上,欲真正達到「零災害、零意外」的境界,則仍須由人的思想觀念與日常行為舉止做起,配合管理系統的運作,方能有效預防意外發生。爰此,遂推動「教育部實驗室(實習)場所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六年推動計畫」。 本計畫分為兩方面進行,一是培養專業安全衛生教育師資,以滿足學校辦理相關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之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建立區域安全衛生教育中心(以下簡稱區域安衛教育中心),以擔負新生安衛訓練辦理、教材研發、師資培訓等工作。藉由區域性的專業單位結合,初期可以整合現有專業人力與資源以發揮最大效用,長期而言則是讓安全衛生教育、輔導改善技術等專業功能,在區域中就近相互支援與協助,並先由大專校院發展起,發展成熟後再擴展至高中職校,甚至於國中小等。 區域安衛教育中心構想源自於區域內的相互支援,以節省交通耗費與時效提升,並可逐步建立與提升區域內的學校間伙伴關係與交流。故以新竹與嘉義為劃分線,推動成立北、中、南三區域安衛教育中心。由於三區域內皆已有安全衛生科系所之設置,故藉此促成各區域內安全衛生相關科系所結盟合作以成為中心之基礎。 教育部規劃之區域安衛教育中心應擔負安衛教材發展、安衛教育訓練辦理、安衛師資培育等工作,初期由政府單位提供經費培植中心成長,但長期而言該中心則應發展成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區域安衛教育中心以扮演教育功能出發,但亦期望能逐步發展成兼具安衛專業輔導、研究等功能之安全衛生中心。 三個區域安衛教育中心已於今年8月底至9月初,各辦理一場40小時之新生實驗室進場前安衛教育訓練。此外,本年度北、中、南三區將分別協助19、12所及12所之大專校院開設安全衛生通識課程並辦理相關支援工作,且研發兩門安全衛生教材、協調聯繫區域內學校所需安衛通識支援師資,及辦理區域內之安衛專業師資培育計畫之相關考核工作。 而「教育部安全衛生專業師資培育計畫」,則提供所規劃課程所需的龐大師資。此計畫始於93學年度,分三年每年徵選15名博士班學生進行為期3年半之培訓。執行方式為搭配有招收博士班之研究所與區域安全衛生教育中心,由系所負責安全衛生博士養成訓練,安衛師資之培訓、支援教學安排及考核等則由區域安衛教育中心負責。 今年度為此計畫第一年施行,共有六個系所通過(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高雄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工程科技研究所),此六個系所於其博士班招生時外加招收名額。 至九月份時,參加此計畫之博士班學生,進一步接受區域安全衛生教育中心的資格考核,由職業安全衛生專業的老師考核此學生的教學表達能力、專業了解程度及臨場應變能力,合格議題數在三個以上者,便可加入此計畫,配合區域安全衛生教育中心的安排,每週教學10小時或服務20小時,並得月領4.5萬元的獎助金,而系所則依其通過資格考核之博士生人數獲得訓輔費補助(93年度,加收一名博士生可領訓輔費27.5萬)。 除資格考核外,區域安全衛生教育中心將於今年度12月至94年1月期間辦理博士生之期中考核,於九月通過資格考核的博士生,必須在此時在通過此期中考核,使得請領94年1月至8月之獎助金。 藉由申請系所的審查、博士生的資格考核、期中考核,期能培育能力健全之安全衛生師資,並配合上區域安衛教育中心的工作,讓安全衛生教育在校園中推廣更加順利,讓莘莘學子有充足的機會認識安全衛生,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